ACCA论坛,ACCA考友论坛-全球ACCA中文论坛|中国ACCA学习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50|回复: 0

ACCA小故事之——我与ACCA的这十一年

[复制链接]

170

主题

166

帖子

539

积分

准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39
Evny 发表于 2013-12-30 11: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vny 于 2013-12-30 11:16 编辑

11年,你没看错,绝对不是LZ我弄错了,作者对ACCA纠结了11年并不是考了11年,就是这样。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些学习方法和运用,对还在努力的考友们可以借鉴下(虽然是比较旧的了)



static/image/hrline/line7.png


        今天收到了ACCA的core paper成绩单,看着上面的三个PASS,心中别有一番滋味,想想两星期前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仿佛就在昨日,能够最终通过ACCA的考试,首先感谢我的家人,在我考试期间一直给我帮助和鼓励;其次感谢T,是他帮助我真正比较全面地理解IFRS/IAS;再次感谢通过ACCA认识并给予我真诚帮助的考友-jamesyu,yangsong,jameswu,飞狐,老苗,小安, Julia等等,我知道每个通过ACCA考试的学员都有一番自己与众不同的经历,下面就是我和ACCA十一年之间的故事。

        那是在1995年4月的一天(我刚上研的第一年),我在北京上看到一条消息,ACCA正在招收学员,凡是通过入门考试的学员由ACCA出钱资助(大概每月1000多元)学习ACCA的课程,虽然还不明白ACCA是什么意思,但还是中财去报了名,过了一个星期就笔试,和现在的考试一样,一本data book,一本answer book,拿到题就晕了,当时那些英文的会计名词基本都不懂,上大学的时候学的都是老的会计原理,当时93年的新会计制度也没怎么认真学过,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笔试就直接被ACCA cancel掉了(后面还有interview,都通过才能有资格参加这个项目)。

        后来的几年中,我陆续通过了注册会计师(1995)和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1997),但从那时起ACCA就从我的视线中再没有出现过,我想找到它,再参加他的考试,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这曾经的缺憾,一句话,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终于,在1999年2月底,我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的北京青年报登了ACCA的消息,还给我一个联系电话,马上就打电话并去看了,在中粮广场B座,一个不大的办公室,里面只有两个人(这就是ACCA北京办事处最初的情形),匆忙问了些基本情况就就去外地出差了,半个月后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办理注册手续,两个月后接到ACCA的资料,我的ACCA生涯就算正式开始了。

        从1999年的519开始到2001年6月,A股市场异常繁荣,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的业务增加很多,由于我所在事务所的客户全部是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因此事务所的业务从99年开始变得比以往更加繁忙不是年度审计就是拟上市公司三年审计,要不然就是上市公司再融资,一句话,全年几乎都没有空闲,我还要同时参加注册税务师考试(1999年通过)和证券期货资格注册会计师考试(2000年通过),在这期间,自己在事务所开始负责上市项目,工作时间非常紧张,压力很大。 ACCA在1999年11月修改了免试政策,象我这样通过CPA考试的学员也可以由免试2门更改为免试5门了,在2001年6月ACCA修改了,现在想想,当时自己在心理上也确实有些懒惰情绪,觉得一年里通过一个资格考试也不容易,休息休息也不为过,在1999年5月至2001年6月的两年间,我都没有参加ACCA的考试。

        从2001年12月开始,我正式开始参加ACCA的考试了, 第一次参加的就是2.1/2.4的考试,由于是第一次考试,早早地就买了书,但一直也没有抽出整块时间去看,直到11月份还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这才着了急,匆匆地看了2遍textbook就去参加考试了,幸运的是两门都一次通过了,自己当时感觉信心大增,心里感觉ACCA也不过如此,考前突击突击看来就行,这就为我将来的挫折埋下了伏笔。

        对于2.5/2.6/3.1/3.3,由于很多都是学过和用过的知识,所以基本都没有花太多的时间,虽然有的科目考了两回,但所投入的精力基本就是考试前突击1-2个星期,象以前一样,没有看过past paper,也没有看student accountant上面的article,每次就是看2-3遍textbook,把textbook上的exam-type question做一做就去考试了,除了3.1,其余三门都没有费什么周折就通过了;这里说一下3.1,从我个人的情况看,3.1不是很多人想象得那么难,自己当时之所以走了弯路,主要原因就是不懂ACCA的规矩,走了弯路,所以考了4回,一直被这门课所阻碍而不能参加core paper的考试(在一边工作一边考试的情况下,一次考3.1+core paper确实难度比较大),而且心里还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没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怎么每次都是fail,直到第四次考试前一个月才终于明白这门考试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答题,要看past paper,也要看student accountant上面的article,还要弄明白考官的思路,在最后一回考试前我花了大概10天时间,重点按照考官的套路认真做了准备,终于通过了3.1。

        从2005年6月开始,我开始进行最后的征程-core paper考试,我还是按照以前的套路-考前突击,结果在考试过程中发现靠突击策略是远远不够的core paper要求你对它高度重视,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学习,不这样是无法通过core paper考试的。考试结果是3.5/3.6fail,3.7pass,根据ACCA的规则,我还要在下一次重新考这3门,那几天我精神比较沮丧,自参加各种考试以来还未经历过这样的挫折。后来遇到一位通过core paper考试的,他在准备过程中一直非常努力并且投入很多,结果是一次通过了core paper考试,在我气馁的时候,他告诉我:“通过证券资格考试的人一定能够通过core paper考试,那么难的考试都能过来,你是没有问题的,你失败的关键就是太轻视core paper了,没有下功夫准备!”,想想以前无论是参加各种考试还是负责各种项目,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从来没有悲观,总是会去想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ACCA考试再难也没有以前的上市项目难,对我来说,core paper这三座大山是一定要迈过去的一道坎,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再参加多少次考试,我都一定要通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这时,我遇到了在我core paper考试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人-T,T是IFRS/IAS方面的专家,也是我们的特聘顾问,当我拿着3.6的考题和答案去请教他的时候,惊讶地发现他在看完题后很熟练地拿出IFRS的原版书,迅速地翻到某个standard的某个paragraph,告诉我考题考的就是这个paragraph,然后就开始给我讲解这道题目应该怎么解答,结果自然是与答案一致,当时我的感觉简直用语言难以形容,我在事务所工作时间较长,负责过很多大的项目,自以为对会计/审计也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但由于工作关系以前对IFRS/IAS接触得还是很少,以前从未见过如此精通IFRS/IAS/ISA的人,对我来说简直有点震撼的感觉。

        在准备2005年12月的core paper的考试过程中,我调整了准备思路,找来了以前所有与core paper相关的past paper和student accountant上面的article做认真准备(以前除了3.1以外从未看过,现在想想以前不看这些资料也能通过考试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反复阅读jamesyu写的core paper的考试经验,对照自己的情况,对3.6做了精心准备,不但textbook上面的每一道题目都认真做,而且重点的standard都看IFRS的原文,做后面的example,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T,T对准则的讲解对我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他帮助我逐步明白了准则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规定,在以往的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准则之间的相互联系,在IFRS下对复杂案例(已经超过了textbook的范畴)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讨论过程中还穿插了很多3.1的内容,包括CPA在ISA下如何对上述案例进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等等,真是让人眼界大开,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准则的各项规定在我的脑海中逐渐开始鲜活起来,慢慢地开始形成体系了,对3.6心里越来越有底了,但是,由于工作有些紧张,自己对core paper准备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对3.5和3.7的理解就不如3.6那么深入,尤其是3.5,在准备过程中没有真正理解这门课程的精髓,在2005年12月的考试中,3.5的答题思路出了问题以致惨败,后又在3.7的考试中有些急于求成,犯了低级错误,导致本应得到的分数没有得到,考试结果又是3.5/3.7fail,3.6pass,其中3.7是49分,结果出来后去申请review也失败了,ACCA的答复是:your result remain unchanged。

        我从2006年3月开始第三次准备core paper的考试,先认真分析了前两次失败的原因,复习的重点显然就是3.5,我向每一个认识的通过3.5的考友讨教通过的经验,尽最大可能收集一切可能对我有帮助的资料,在这过程中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jameswu,成了jameswu编外的学生,在北京代表处举办的一次讲座中,我的3.5意外地获得了很大收获,在听HKU SPACE的老师的讲解过程中,我对3.5的理解突然有了实质性的突破,3.5的Model在那时起终于开始在我的脑海里初步形成了体系,这在后面与yangsong的沟通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为保险起见,我在五一又专门去上海参加了FTMS组织的3.5和3.7的培训,其中Fred Keer的讲解让我收获很大,他不但让我明白原来examination technique也能帮助我们获得一些分数(想想自己上次3.7的49分,确实吃了大亏),而且还帮助我把3.7的知识最终形成了体系。回京后我通过大量的习题对3.5和3.7的各项知识进行了进一步强化,而3.6由于前次投入较大,已经有了一定把握,这次就汲取上次的教训,针对这次考官可能的出题点做了针对性的准备。虽然对复习进度做了安排,但在整个考试的准备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一个是楼下的邻居开始装修,我搬着学习资料被迫更换了住处;另一个就更为不利,考试前一星期我要去深圳出差,周一到周五共五天,工作时间的安排还相当紧张,白天一直开会,晚上还要吃饭(大家都知道这一个星期对core paper考试有多么重要),周五下午从深圳返回北京的时候因为暴雨而迟迟不能登机,听着机场播音员广播的时候心里真是着急,要是因为天气因素耽误了考试,这运气也实在太……,好在只晚点了一个多小时,飞机终于起飞了。

        2006年6月13日,第三次core paper考试又开始了,老天也开始帮忙了,考试那三天,北京气温一直不高,在27-28度左右(考试结束后马上就上升到34度了),连教室里的空调都不用开。在考试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心态,没有遇到大的波折,正常发挥了自己的水平,考试结束后,自己心里感觉这次考试是很有希望一次通过了,在3.7考完后,我站在语言学院的门口默默地告了个别,希望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到这里参加考试,以后再不用来了…

        2006年8月21日晚,成绩最终揭晓,我终于看到了core paper考试的最终结果:Congratulations on completing ACCA examinations, you are now an ACCA affiliate,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11年前的缺憾终于得到了弥补,幸福就是付出努力后获得成功时的那一瞬间的感觉!让人更加高兴的是我的好友yangsong他也一次通过了core paper考试,想想我们都是以前fail过,又都是在考试前的关键时刻到外地出差耽误了宝贵的复习时间,那一刻通电话的感觉确实很难忘。


        最后说说与考试相关的两点体会:  

一、如何准备考试  

        我的体会是:在准备ACCA考试的过程中,你一定要把这一门或几门课所讲授的知识用自己的方法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套体系,只有系统理解这门课所讲授的知识,你才是在参加ACCA的考试过程中真正学到了有用的知识,这也是你在考试过程中获得的最大收获,有了这个基础,你在考试中遇到没有见过的题目就不会慌,考试确实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有时候运气会帮助你通过某一门考试,但运气不会总站在你这一边。

二、对工作的帮助

        ACCA对我的工作帮助时非常大的,尤其是core paper,它是整个ACCA课程体系的核心,在你对3.6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后,你就会很容易理解对我国在07年开始执行的新会计准则,3.5和3.7不但对我思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而且为我在以前工作中搞到一些不解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就像以前通过考友所说的一个ACCA知识是非常实用的,基本学了就能用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case要比textbook复杂很多,ACCA考试知识帮你入门,以后修行如何还要靠自身的持续努力。

        最后,对所有在ACCA考试工程中对我提供帮助的朋友再次表示感谢,希望那些仍未全部通过的考友在即将到来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CCA论坛,ACCA考友论坛-全球ACCA中文论坛|中国ACCA学习网

GMT+8, 2024-6-15 11:09 , Processed in 0.07793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